第三屆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于11月1日-11月2日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辦。為響應即將在迪拜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COP 28),峰會匯聚了來自中國政府機構、駐華使館、聯合國駐華機構、環保機構以及中外企業等多個領域的代表,共同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行動,積極助力中國碳中和愿景及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
此次峰會還專門設立了零碳元宇宙會場,全球參會者借助虛擬數字分身進行數字空間交互,突破地理限制實現跨國的交流與合作,減少碳排放,降低碳足跡,同時也為推廣零碳生活做出積極貢獻。
本屆峰會以“共繪 共筑 共贏 可持續未來”為主題,積極呼應全球氣候治理的緊迫需求。與會者圍繞氣候投融資、科技創新、產業轉型與發展、企業責任、ESG等多個話題展開深入研討,旨在集聚各方資源,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為構建全球可持續未來貢獻智慧和力量。
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盧倫燕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可能暫時轉移了人們對于氣候危機的關注,但此時我們更需要知道:將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納入多邊體系的中心位置,從未如此挑戰、但又緊迫。”
她著重指出,在氣候危機形勢已經如此緊迫的情況下,去年全球化石燃料消費補貼還是創下了1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我們希望全球領導者能夠達成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在2050年前淘汰所有化石燃料的協議,朝著100%可再生能源發展,提高能效和能源安全。
同時,呼吁各行各業都能夠積極地開展切實的綠色轉型行動;呼吁發達國家切實履行所承諾的氣候損失與損害資金;呼吁多邊金融機構停止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和補貼,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增大氣候金融的力度,讓更多資金流向氣候友好型項目,調動和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到氣候投融資當中。
山東京韻泰博負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帥發表“共創低碳生活,共享生活‘汁’美” 的主題演講。
趙帥表示,綠色金融是能夠產生環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投融資活動,“雙碳”戰略不僅涉及到生態文明建設,更重要的是一種經濟建設。在綠色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無廢城市建設和“雙碳”發展兩大痛點亟待解決。
提及無廢城市建設,趙帥指出,傳統意義上的對于固廢的處理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固廢增量和存量增長的問題。需要一些嶄新的、革新性技術的出現來遏制固廢增長。
此外,他表示,盡管近年來我國通過調整產業和經濟結構使得減排效果顯現,但同時也帶來了企業運營的成本上升和資產周轉率的下降,以及產能沒有得到完全有效地釋放,這也給“雙碳”目標的實現帶來了巨大挑戰。
另外,趙帥也分享了京博集團的研究成果,包括其為上游的高排放企業和下游的應用市場提供的雙邊解決方案,以及利廢、負碳、降本、價值轉化等核心價值。其中,所研發的負碳科技材料在實現利廢降碳的同時實現了開源創收,加速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最后,趙帥表達了京博集團的負碳目標以及一以貫之的產業報國理念。
本次峰會上,趙帥闡釋了京韻泰博的價值貢獻 :
1、利廢。將粗放式對固廢的處理方式變為價值利用,把它利用起來。
2、負碳。傳統環保的意義講究的是低碳和接近于零碳,今年6月份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為京韻泰博頒發的國內首張負碳足跡全流程的碳足跡證書,里面合證的是我們2022年到2023年所生產出來的負碳科技材料的綜合負碳量為每噸-188.1公斤,今年我們通過對于技術的優化,對于產品多元化的改造以及升級,有效地提升了負碳能力。
3、降本。京韻泰博將固廢當作原料來使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環節。區別于傳統的封存、驅油、農業及食品領域CCUS技術,直接利用含二氧化碳濃度≥10%的工業尾氣,降低企業成本。
4、價值轉化。為上游企業實現了開源創收,京韻泰博生產的所有負碳材料價值要遠遠高于這些企業對于利廢、負碳所投入的成本。
對于下游市場來講,將產品賦予一種負碳能力,且成本低(即用得越多省得越多),以此推動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在解決了環境保護問題的同時,帶來了經濟效益,用經濟效益、邊際貢獻來支撐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氣候峰會閉幕環節的碳中和儀式上,落基山研究所交通、氫能和技術創新項目主任王喆、鳳凰衛視品牌及公共事務副總裁、品牌中心總經理高雁及山東京韻泰博負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帥共同參與“碳中和”儀式。大會期間產生的所有碳排放不僅已通過京韻泰博的碳礦化CCUS技術進行永久封存,更被制作成一塊“鳳凰石”,作為本次活動的零碳見證在鳳凰中心永久留存。